1701vip黄金城-Made in China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院

1701vip黄金城  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公文公告

东北大学微网格突发事故(件)现场处置方案工作指南

发布时间:2021/06/01 11:09:44






东北大学微网格突发事故(件)现场处置方案工作指南





东北大学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制











目录

一、初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

——适用于办公区、研究生自习室、实验室、宿舍公寓等微网格1

1 事故危险分析2

2 应急工作职责2

3 应急处置3

4 注意事项4

二、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

——适用于计算机机房、宿舍公寓、实验室、办公室等微网格6

1 事故危险分析7

2 应急工作职责8

3 应急处置8

4 注意事项11

三、化学品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3

——适用于涉及毒性或窒息性化学品微网格13

1 事故危险分析14

2 应急工作职责14

3 应急处置15

4 注意事项17

四、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8

——适用于涉及腐蚀化学品微网格18

1 事故危险分析19

2 应急工作职责20

3 应急处理21

4 注意事项22

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24

——适用于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微网格24

1 事故危险分析25

2 应急工作职责26

3 应急处理27

4 注意事项29

六、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1

——适用于涉及易制爆化学品微网格31

1 事故危险分析32

2 应急工作职责34

3 应急处理35

4 注意事项37

七、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8

——适用于涉及储存惰性气体微网格38

1 事故危险分析39

2 应急工作职责40

3 应急处理40

4 注意事项42

八、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43

——适用于涉及易燃易爆性气体微网格43

1 事故危险分析44

2 应急工作职责45

3 应急处置45

4 注意事项48

九、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49

——适用于存放易燃易爆、毒性气体微网格49

1 事故危险分析50

2 应急工作职责51

3 应急处置52

4 注意事项55

十、物理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56

——适用于使用压力容器微网格56

1 事故危险分析57

2 应急工作职责57

3 应急处置58

4 注意事项60

十一、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2

——适用于使用起重机械微网格62

1 事故危险分析63

2 应急工作职责63

3 应急处置64

4 注意事项65

十二、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67

——适用于使用机械设备微网格67

1 事故危险分析68

2 应急工作职责69

3 应急处置70

4 注意事项72

十三、高温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73

——适用于热处理微网格73

1 事故危险分析74

2 应急工作职责74

3 应急处置75

4 注意事项77

十四、焊接灼烫现场处置方案78

——适用于焊接加工微网格78

1 事故危险分析79

2 应急工作职责79

3 应急处置79

4 注意事项80

十五、熔融金属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2

——适用于金属加工实验室微网格82

1 事故危险分析83

2 应急工作职责84

3 应急处置84

4 注意事项86

十六、金属喷溅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7

——适用于熔融金属加工微网格87

1 事故危险分析88

2 应急工作职责88

3 应急处置89

4 注意事项90

十七、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1

——适用于信息类实验室等微网格91

1 事故危险分析92

2 应急工作职责92

3 应急处置93

4 注意事项95

十八、踩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6

——适用于会议室、报告厅、食堂就餐区、超市、阅览室等微网格96

1 事故危险分析97

2 应急工作职责98

3 应急处理98

4 注意事项100

十九、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1

——适用于宿舍、公寓、楼管公区、体育馆等微网格101

1 事故危险分析102

2 应急工作职责103

3 应急处理103

4 注意事项105

二十、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6

——涉及油浸式变压器变电所等微网格106

1 事故危险分析107

2 应急工作职责107

3 应急处置108

4 注意事项109

二十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1

——适用于地下室等微网格111

1 事故危险分析112

2 应急工作职责112

3 应急处理113

4 注意事项114

二十二、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6

——适用于游泳馆等微网格116

1 事故危险分析117

2 应急工作职责117

3 应急处理118

4 注意事项120

二十三、粉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1

——适用于粉尘涉爆微网格121

1 事故危险分析122

2 应急工作职责122

3 应急处置123

4 注意事项124

二十四、辐射危害现场处置方案126

——适用于涉及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等微网格126

1 事故危险分析127

2 应急工作职责127

3 应急处理128

4 注意事项129

二十五、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130

——适用于涉及高温微网格130

1 事故危险分析131

2 应急工作职责131

3 应急处理132

4 注意事项133












一、初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办公区、研究生自习室、实验室、宿舍公寓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东北大学****学院(部门)办公区、研究生自习室、实验室、宿舍公寓等微网格有可燃物的存在,遇到火源有可能发生初始火灾事故。

办公区、研究生自习室、实验室、宿舍公寓等微网格内有各类办公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件机照明设施等如果保养维修不到位电源线老化违章使用电器或出现人走未断电情况可能引发电气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初始火灾事故的区域、地点:办公区、研究生自习室、实验室、宿舍公寓等微网格涉及可燃物品的场所。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火灾事故发生在夏季和秋冬时期较多危害程度中等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可能造成初始火灾事故的环境条件:电气超负荷、电线短路老化等原因,且周边有可燃物品。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办公区、研究生自习室、实验室、宿舍公寓等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的遏制事故扩大蔓延和能够组织本网格人员迅速安全逃生。

2.对发生的事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采取相应措施迅速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态势扩大。

3.发现事故不能控制时,及时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请求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响应。

4.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警戒工作,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现人应立即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告,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先期处置。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在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工作,在微网格安全责任人不在时由微网格最高领导负责现场处置。

4.对无关人员进行疏散隔离。

5.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类型、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得到控制等。

6.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提高应急响应级别。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切断有关电源。

 2.启动消防灭火系统。

 3.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将初始火灾事故扑灭。

 4.火源扑灭后,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5.如果无法控制火灾,应立即上报申请启动《****学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初始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已着火可燃物的名称、着火的原因,火势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报告人及联系电话。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危险场所进行抢险和救护。

 2.抢险救援器材方面注意事项

抢险设施使用后必须定置放置,保证下次使用的方便。

 3.救援措施方面注意事项

1)服从指挥,统一行动,相互协作,自救为主。

2)实施抢险救援时应先救人再实施其他抢险。

 4.自救与互救方面注意事项

1)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且忌盲目施救。

2)加强对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

3)急救必须在安全的场所进行,不得在事故现场进行。

4)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必须正确配戴防护用具。

 5.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必须确认现场是受控的、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足够,防止事故扩大。

 6.后续处置方面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二、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计算机机房、宿舍公寓、实验室、办公室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计算机机房、宿舍公寓、实验室、办公室等微网格配置的配电柜、开关箱外壳、电机等用电设备无保护接地或保护接地线对地电阻超标,高温造成电线绝缘部分破损,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易发生触电,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能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停止,数十微安的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会导致心室纤维性颤动。室颤电流约为50mA,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后,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数分钟甚至数秒即可导致生物性死亡。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触电事故的区域、地点:计算机机房、宿舍公寓、实验室、办公室等用电的区域。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计算机机房、宿舍公寓、实验室、办公室等微网格触电事故季节性不明显,但是潮湿多雨的夏季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触电事故发生后,如果触电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救治,可能会导致死亡事故。触电事故救援时,如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很有可能造成次生事故,导致事故升级,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计算机机房、宿舍公寓、实验室、办公室等微网格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失效;电气设备导线绝缘损坏;带电体隔离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非持证电工违章操作;带电操作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或未使用绝缘工具;无操作牌突然送电等情况出现时,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发生。要及时进行预警和响应,消除事故隐患。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计算机机房、宿舍公寓、实验室、办公室等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的遏制事故扩大蔓延,应立即切断电源。

 2.对发生的事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防止事故态势扩大。

3.发现事故不能控制时,及时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请求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响应。

 4.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

 5.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警戒工作,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在触电事故发生初期、学院应急预案启动前,需要完成汇报、实施紧急救护、保护事故现场、维持正常运行等工作,其具体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要指定人员采取正确的方法,迅速而准确地进行现场急救,严禁用手去拉拽触电人,防止造成群体触电事故。指定人员应迅速将开关拉开并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2.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不时出现抽筋现象,或者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时,现场应急处置小组应立即进行人工氧合(人工氧合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压两种方法),并立即送医院或拨打120求救。

3.电工要迅速处理故障设备和故障线路,严防触电事故再次发生并正确隔离故障设备,保证其它设备的安全运行。

 4.触电事故发生后,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维护事故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严防二次伤害,同时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将触电者送往安全地点。脱离电源的方法是:

1.低压触电脱离方法:

1)拉闸断电

触电时临近地点有电源开关或插头的,可立即拉断开关或拔下插头,断开电源。但应注意,拉线开关、平开关等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只切断了零线,而不能断开电源。

2)切断电源线

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或插头,则可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断线时要做到一相一相切断,在切断护套线时应防止短路弧光伤人。

3)用绝缘物品脱离电源

当电线或带电体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品作为救助工具,挑开电线或拉开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2.脱离跨步电压的方法

1)遇到跨步电压触电时,可按上面的方法断开电源,或者救护人穿绝缘靴或单脚着地蹦跳到触电者身旁,紧靠触电者头部或脚部,把他拖成躺在等电位地面上(即身体躺成与触电半径垂直位置)即可就地静养或抢救。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就近移至干燥通风场所,根据病情迅速进行现场救治,同时应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例如绝缘手套、绝缘鞋和绝缘工具,未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严禁进入事故现场。

 2.抢险救援器材方面注意事项

1)保证抢险救援的电力设施完好无缺。

2)抢险救援设施使用后必须定置放置,保证下次使用的方便。

 3.救援措施方面注意事项

1)服从指挥,统一行动,相互协作,自救为主。

2)现场应急处置抢险人员必须由2人以上组成,即至少有一监护人。

 4.自救与互救方面注意事项

1)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且忌盲目施救。

2)加强对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

3)急救必须在安全的场所进行,不得在事故现场进行。

 5.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必须确认现场是受控的、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足够,防止事故扩大;当事故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指挥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队员抢修现场,应急队员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6.后续处置方面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后,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清点现场应急处置小组人数,并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




















三、化学品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毒性或窒息性化学品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在涉及危险化学品存储和使用的场所,由于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或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及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或产生可能引起人体内部器官病变、造成人体中毒(窒息)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而引发人身伤亡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危险化学品中毒(窒息)事故的区域、地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和研究室。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危险化学品中毒(窒息)事故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且突发性强。

当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发生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措施,或没有确认实验环境安全即进行实验时,会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有毒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点有刺激性气味。

2.使用人员违反规定,发生误操作或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

 3.有毒危险化学品气体外漏。

4.有毒危险化学品跑、冒、滴、漏得不到及时处理。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在发生事故时及时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负责人。

 2.依据相应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

 3.若中毒(窒息)者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

 4.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中毒(窒息)事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上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接到通知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并组织人员就近取材制作简易担架,将伤者从事发现场迅速抬至通风处,就地实施紧急救治。

3.20℃左右的湿毛巾对受伤者全身进行擦拭降温,同时为其准备20℃含盐饮料方便受伤者饮用。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故,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立即通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有关人员到现场紧急处理。

2.紧急制定抢救方案,确保伤者安全脱离危险现场。

3.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紧急处置。

中毒(窒息)伤者如发现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复苏术。人工呼吸时,首先将伤者脱离毒区,清除伤者口腔异物,伤者平躺垫高颈部捏紧鼻孔,对伤者口中进行口对口吹气,时间约2秒钟;然后松开伤者的口、鼻,让其自行呼气,时间约3秒钟;频率每分钟16次。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术时,伤者平躺救护者双手交叉重叠对准伤者的左胸突部位进行上下按压,压陷深度约2-3厘米,频率80/分,使用该方法时根据伤者身体情况注意力度,不要用力过猛造成伤者的其他伤害;在伤者没有恢复正常呼吸和心跳,救护者实施人工呼吸抢救要坚持不能间断和停止抢救(包括运送医院途中)。

对不能自主呼吸、神智清楚的伤者,可采用空气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强制输入的办法,协助其将呼吸调整到正常状态。

 4.通知120派救护车把伤员快速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在急救时如遇到危及生命的严重现象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中毒(窒息)人数。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应穿戴化学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必要时进行通风换气。

2.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害事故。

 3.在没有采取可靠个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进入危险场所盲目施救,以免事故扩大。

4.现场处置结束后,应组织损坏设备抢修,恢复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四、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腐蚀化学品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涉及使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化学试剂,主要是使用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腐蚀性化学品的场所。腐蚀性化学品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喷溅等,如与人体接触可发生灼伤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腐蚀性化学品灼伤事故的区域、地点:储存和使用腐蚀性化学品的区域。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四季皆有可能发生,夏季可能性最大。

造成的危害程度:以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最为多见,并都是强腐蚀性化学物质。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碱)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碱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灼伤深度可分为I度、Ⅱ度、Ⅲ度和IV度:

 I度灼伤损伤最轻。灼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灼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

 Ⅲ度灼伤是指皮肤全层灼伤。灼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呈黑色、炭化皮革关。破坏的经细胞可使灼伤局部呈鲜红色,偶有水疱,灼伤区的毛发容易拔出,感觉退减。

 Ⅲ度灼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

 IV度灼伤是指除皮肤全层灼伤外,还伤及皮下组织如肌肉、骨骼等,也称为毁损性灼伤,修复难度大,恢复时间长。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化学药品储存地点有刺激性气味。

2.使用人员违反规定,发生误操作或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

 3.酸碱危险化学品贮存容器、接卸管道老化或临时连接管道不可靠。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在事故发生时,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具体实施,救援人员和救援工具、机械的组织和协调。

2.组织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

 3.组织人员的紧急疏散和撤离,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4.负责抢险、救援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

 5.及时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及相关单位。

 6.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3应急处理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各应急处置部门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

4.事故超出应急能力时,向学院主管安全责任人和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化学灼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尽可能除去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强碱(如生石灰、苛性碱等)灼伤时,宜用弱酸(如醋酸)溶液清洗;强酸(如浓硫酸、盐酸、硝酸等)灼伤时,宜用弱碱(如小苏打)溶液清洗。磷烧伤时应用水或湿布将磷与空气隔绝,以免磷继续燃烧。禁用任何含油质的敷料包扎,以免增加磷的溶解和吸收,发生严重的磷吸收中毒。

2.若伤势严重时,现场人员应大声呼救,同时报告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将受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同时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和校医院。

4.学校医务人员应立即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对灼伤部位进行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5.若伤势特别严重或受伤人数较多,现场应急处置小组必须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援。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灼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人员伤亡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进入酸碱泄漏区域内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护服。

 2.人员疏散应根据风向标指示,撤离至上风口的紧急集合点,并清点人数。

3.报警时,须讲明报警人姓名、泄漏地点、泄漏介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




























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对本学院常使用的易制毒化学品危险性进行分析。

 1.三氯甲烷危险性分析

三氯甲烷不燃但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可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扑救。

2.盐酸危险性分析

盐酸不易燃但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3.硫酸危险性分析

硫酸有助燃性,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扑救。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4.硝酸钾危险性分析

硝酸钾为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氧气。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防护服,在上风向灭火。可用雾状水、砂土扑救。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上,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场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区域、地点:储存使用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和研究室。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四季皆有可能发生夏季可能性最大

造成的危害程度:以硫酸、盐酸最为多见,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易制毒化学品丢失。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开展实验过程中未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

 2.易制毒化学品储存库房未实施“双人双锁”管理制度。

 3.设备、容器、管道等发生泄漏。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继续恶化。

2.若有受伤人员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

3.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4.查找丢失的易制毒危险化学品,及时找回。

5.若有中毒(窒息)现象发生,立即组织疏散现场人员到指定地点。

6.及时通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接受并执行相关指令。

 3应急处理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各应急处置部门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

4.事故超出应急能力时,向119120以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和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三氯甲烷泄漏

发生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2.盐酸泄漏

发生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3.硫酸泄漏

发生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4.硝酸钾泄漏

发生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易制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易制毒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中毒(窒息)发生。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进入酸碱泄漏区域内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护服。

 2.人员疏散应根据风向标指示,撤离至上风口的紧急集合点,并清点人数。

3.报警时,须讲明报警人姓名、泄漏地点、泄漏介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

 4.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5.做好自身及伤者的个体防护。

 6.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7.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

 8.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送至医院救治。



























六、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易制爆化学品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对本学院常使用的易制爆化学品进行分析。

1.过氧化氢危险性分析

高浓度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该品蒸汽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过氧化氢自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气氛而引起火灾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均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2.高锰酸钾危险性分析

高锰酸钾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3.硝酸危险性分析

与硝酸蒸汽接触有很大危险性。硝酸液及硝酸蒸汽对皮肤和粘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浓硝酸烟雾可释放出五氧化二氮(硝酐)遇水蒸气形成酸雾,可迅速分解而形成二氧化氮,浓硝酸加热时产生硝酸蒸汽,也可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吸入后可引起急性氮氧化物中毒。

4.重铬酸钾危险性分析

重铬酸钾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涉及易制爆化学品场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区域、地点:储存使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和研究室。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四季皆有可能发生夏季可能性最大

造成的危害程度:以过氧化氢、硝酸、高锰酸钾等最为多见,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危险化学品的挥发气、雾点(如硝酸雾、过氧化氢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易制爆化学品丢失。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开展实验过程中未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

 2.易制爆化学品储存库房未实施“双人双锁”管理制度。

 3.设备、容器、管道等发生泄漏。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继续恶化。

2.若有受伤人员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

3.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4.查找丢失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及时找回。

5.若有中毒现象发生,立即组织疏散现场人员到指定地点。

6.及时通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接受并执行相关指令。

 3应急处理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各应急处置部门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

4.事故超出应急能力时,向119120以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和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过氧化氢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2.高锰酸钾泄漏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3.硝酸泄漏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喷雾状水抑制蒸汽或改变蒸汽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

4.重铬酸钾泄漏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易制爆化学品泄漏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易制爆化学品泄漏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中毒发生,是否有爆炸事故的发生。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进入酸碱泄漏区域内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护服。

 2.人员疏散应根据风向标指示,撤离至上风口的紧急集合点,并清点人数。

3.报警时,须讲明报警人姓名、泄漏地点、泄漏介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

 4.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5.做好自身及伤者的个体防护。

 6.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7.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

 8.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送至医院救治。













七、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储存惰性气体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对本学院常使用的惰性气体氮气进行分析。

氮气是直接窒息性气体,其危险特性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氧含量降低而发生窒息。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氮气本身对人体无害,但浓度略高时,人体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此种情况,如早发现、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空气中氧含量持续降低,将使人呼吸困难。若吸入纯氮气,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事故甚至导致死亡。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窒息事故的区域、地点:使用储存惰性气体气瓶场所。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惰性气体泄漏。

 2.气瓶未设置“三防”措施,即瓶帽、减震圈和防倾倒措施。

 3.气瓶压力表未定期检验检测。

4.气瓶软管连接不可靠或开裂未及时更换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应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局势。

2.查找惰性气体泄漏源,及时排除。

 3.若窒息情况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立即组织疏散现场人员到指定地点。

 4.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5.及时将情况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接受并执行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的指令。

 3应急处理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应立即联系各应急处置部门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应急处置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

4.事故超出应急能力时,向119120以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和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取用空气呼吸器,如在室内应打开所有通风设施,迅速将窒息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摘下假牙和清除口腔异物维护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2.在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防止造成骨折如果已有骨折或外伤,则要注意包扎和固定

3.紧急送医院就医。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窒息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窒息事故发生的原因,窒息人数。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掌握导致窒息事故发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2.进入窒息场所实施人员抢救时,抢救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3.进入窒息场所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员。尽量向上风位方向搬运伤员。

4.迅速将窒息者移到空气清新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护呼吸畅通。

5.细心检查,抓住重点。把窒息者从现场抢救出来后立即进行一次检查,检查顺序是:神志是否清醒,脉搏、心跳是否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和骨折。

6.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应经过专业训练。



















八、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易燃易爆性气体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对本学院常使用的氢气进行分析。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氟、氯、氧、一氧化碳以及空气混合均有爆炸的危险,其中,氢与氟的混合物在低温和黑暗环境就能发生自发性爆炸,与氯的混合比为1:1时,在光照下也可能爆炸。氢气由于无色无味,燃烧时火焰是透明的,因此其存在不易被感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向氢气中加入乙硫醇,以便感官察觉,并可同时付予火焰以颜色。氢气虽无毒,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但若空气中氢含量增高,将引起缺氧性窒息。与所有低温液体一样,直接接触液氢将引起冻伤。液氢外溢并突然大面积蒸发还会造成环境缺氧,并有可能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区域、地点:使用易燃易爆性气体气瓶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实验室或者研究室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气瓶泄漏,实验室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2.烟气的味道: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

 3.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发出警报声。

4.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应急小组成员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

2.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继续恶化。

3.若有受伤人员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

4.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

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微网格安全责任人,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2.扩大应急响应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请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启动学院级应急预案。

 3.应急结束

明火已被扑灭,事故现场危害消除后,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清洗消毒等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若火焰较小,应尽快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苗。

 2.事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立刻组织人员疏散,在集合点集合后,清点集合点人数并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汇报。

 3.抢险队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赶赴现场,占领上风或侧风位置进行扑救。

1)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处向外喷射,可戴手套迅速关闭瓶阀即可灭火。

2)若是瓶阀关不上或沿瓶阀接口螺纹向外呈横向或纵向喷射火焰时,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可能的条件下,抢险队员穿戴好保护用品的情况下,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通风、空旷、周围无易燃物),继续冷却瓶体同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周围未做好防火措施时,切不可灭火,以免大量气体外溢引起爆炸。

3)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尽熄灭。

4)若周围气瓶较多要先冷却周围受火焰烘烤的气瓶及事故气瓶,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5)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气瓶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学校、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

 4.将消防器材、防护用品等应急用具运输至火灾现场,切断火灾现场周围所有电源。

5.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护送至医院诊治。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将其转移至安全地点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采取心肺复苏措施。

 6.火灾扑灭后,派人监护现场,防止复燃。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爆炸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爆炸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不能穿带钉子的鞋子,不能使用铁制扳手。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先疏散人群,同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要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具备技术能力熟悉操作规程。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配置铜扳手,穿电工绝缘皮鞋。











九、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存放易燃易爆、毒性气体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对本学院常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硫化氢、氨气进行分析。

 1、液化石油气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硫化氢危险性分析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觉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烧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³以上)时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者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氨危险性分析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区域、地点:存放易燃易爆、毒性气体气瓶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实验室或者研究室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发生中毒事故后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甚至可能是多人伤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气瓶泄漏,实验室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2.烟气的味道: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

 3.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发出警报声。

4.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接到事故报告时,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小组成员。

2.指挥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局势。

 3.查找易燃易爆、中毒(窒息)气体泄漏源,及时排除。

 4.若中毒(窒息)情况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立即组织疏散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到指定地点。

 5.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6.及时将情况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接受并执行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的指令。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

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微网格安全责任人,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第一人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2.扩大应急响应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请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启动学院级应急预案。

 3.应急结束

明火已被扑灭,有毒物质的浓度也被控制,事故现场危害消除后,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清洗消毒等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液化石油气泄漏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2.硫化氢泄漏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泄漏、未着火时应穿全封闭防化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3.氨气泄漏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不能穿带钉子的鞋子,不能使用铁制扳手中毒事故处理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先疏散人群,同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要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具备技术能力熟悉操作规程。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配置铜扳手,穿电工绝缘皮鞋。















十、物理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使用压力容器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压力容器爆炸包括氧气、乙炔瓶超压爆炸,锅炉爆炸,空压机、储气罐、高压风管爆炸。由于压力容器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区域、地点:锅炉房、空气压缩机房、实验室使用气瓶的地点。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物理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发生物理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一旦发生物理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发生前无明显征兆。主要表现为压力表超限。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接到事故报告时,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小组成员。

2.指挥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局势。

3.若物理爆炸情况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立即组织疏散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到指定地点。

4.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5.及时将情况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接受并执行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的指令。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时,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组织人员将故障点与压力容器相关联的设备或者管道隔断。

 2.通知本网格检修人员进行抢修,同时向学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在向学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事故时,必须完整的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人员状况及所在具体位置,现场是否进行抢险,有无灾害扩大的可能。

 4.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接到汇报后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了解事故情况,然后判断情况的发展趋势,及时果断地作出决定,下达救援命令。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压力容器泄压装置、显示装置、自动报警装置、连锁装置及相关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失灵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断开动力电源开关并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查找异常原因,清除故障确保安全后再投入运行。

 2.当压力容器出现超温、超压时,应立即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同时迅速开启能安全卸载的阀门,使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迅速降低。

 3.当压力容器支座支撑连接处松动、移位、沉降、倾斜、裂纹等险情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迅速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当压力容器接口部位的焊缝、法兰等部位变形、腐蚀、裂纹、过热及泄漏时,迅速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同时迅速开启能安全泄压的阀门,使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迅速降低,待修复检验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5.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6.发生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尽快将人员撤离现场,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并立即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请求支援。

 7.爆炸停止后应立即查看有无人员伤亡,并进行救治。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爆炸地点及其波及范围。

2)人员分布及其伤亡情况。

3)是否发生了火灾。

4)是否有发生二次灾害可能。

5)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6)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现场处置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

2)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如事故扩大,导致次生、衍生事故不能控制时,应发出警报。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2)严格执行现场指挥下达的应急救援命令,正确执行应急救援措施,避免因救援对策或措施执行错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人员伤亡重大事故的发生。

3)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4)在不妨碍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护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和物资需移动时,必须在原地点做好标志,机械或车辆非特殊情况不得移动,以便为勘察现场提供确切的资料。

5)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尽快有组织地进行疏散,设置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十一、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使用起重机械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起重机械运行范围较大,活动空间大,吊运载荷变化大,暴露的活动部位较多,作业环境复杂,如果发生脱绳、吊物失落、断绳、吊钩断裂、操纵系统失灵、安全装置失灵、电器损坏、作业人员无证操作或者违章操作等,易造成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起重伤害事故的区域、地点:起重机械运行区域,吊钩、钢丝绳、制动器等使用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起重伤害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起重伤害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起重伤害事故发生前,起吊物质有碰撞、挤压和坠落,人员触电,机械倾覆等征兆。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接到报告时,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小组成员。

 2.指挥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局势。

 3.立即组织疏散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到指定地点。

 4.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5.及时将情况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接受并执行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的指令。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组织员工进行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及起重机械伤害事故应急自救的培训教育。

2.实施现场处置自救行动。

 3.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受伤后,必须立即停止起重作业,向周围人员呼救,并报告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话时应注意说明受伤者的人数、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发生事件的具体地点以及联系人的电话。

2.应急处置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实施现场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对较轻的受伤人员,视伤情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送往医院治疗。

3.人员被压在重物下面,立即采取措施搬开重物或使用起重工具吊起重物,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抢救。

4.发生触电时,应立即切断起重机械电源,然后再抢救触电人员。

5.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进入事发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

 2.抢救受伤人员(特别是重伤人员),一定要在现场或附近就地急救,切忌盲目长途护送到医院,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3.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

 4.在将伤者抬至安全区域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稳匀速,不要晃动过大。

 5.尽量不要碰触伤者的伤处,尤其是骨折的,防止伤情进一步扩大。

 6.救援地点应选在相对安全干净的地方,方便救护车进出的优先选择。

 7.及时向上级报告,说明事故详细情况。


























十二、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使用机械设备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1.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不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各运转设备如电机、风机、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提升机、破碎机、螺旋输送机、拉链机、皮带机、取料机等传动装置的旋转部位和运行部件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卷入、绞、剪切等机械伤害。

 2.实验人员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不当使机床设备及电动工具的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运动部件撞击伤人等也属于机械伤害。

 3.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或加工件、工具,在使用、维护检修时,若防护不好、检修作业麻痹大意,操作或不按作业程序作业,直接与人体接触,易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4.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人员疏忽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原因,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在各运转设备如电机、风机、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提升机、破碎机、螺旋输送机、拉链机、皮带机、取料机等传动装置的旋转部位和运行部件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卷入、绞、剪切等机械伤害的部位。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机械伤害事故是人们在操作或使用机械过程中,因机械故障或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在实验过程中较为普遍,主要对人体引起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发生事故以后,受伤者轻则皮肉受伤,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机械伤害易发生,发生事故仅为个体,影响范围小。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转动设备发生缺陷,检修人员无票作业,设备维修后未履行试运验收手续。

2.设备或零部件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多人指挥、设备捆绑不牢固等。

3.角磨机、切割机等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野蛮操作或操作不当。

4.人员疏忽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长期噪声使操作人员心情烦躁,精神不集中。

5.设备故障、部件损坏。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

2.发现事故时,事故发现人立即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告。

3.服从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的指挥。

4.一旦发生事故,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在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报告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应急措施启动:发生事故后,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自动转换为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3.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指派专人在学校大门处进行等待、引导。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人员救护:

1)帮助受伤人员脱离对其造成伤害的设备或工具。避免继续或再次受伤。

2)询问伤者并观察受伤的部位,判断具体伤害类型。对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施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阻碍呼吸的衣物。

3)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止室息。

4)如有外伤,对伤者进行止血。视情况不同选取采用包扎法、加压包扎法、指压法止血。

5)固定(创伤部位的制动):可减轻疼痛刺激、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损伤。肢体制动可用夹板,躯干制动可借助于担架和束带。应注意搬动伤员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

2.工艺操作:立即对发生伤害事故的设备或工具进行停转、停电。

3.事故控制:对事故区域采取隔离措施,保护事故现场不受破坏。

4.现场恢复:等待作业区下达恢复使用的指令后,进行正常使用。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防护器具的注意事项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2转动设备故障引发事故时,禁止戴手套处理。

2.使用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的注意事项

救援时应先对事故设备进行断电,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4.现场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2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要保护自己,防止抢救人员受到伤害

3伤员如发生断肢等情况,应将人体器官和伤员一起送往医院。














十三、高温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热处理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1.高温设备设施防护隔离措施不完善。

2.操作不当导致高温物料、高压蒸汽泄漏。

3.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泄漏。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高温灼烫事故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热处理实验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高温灼烫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高温灼烫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能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高温设备设施上未设置隔热层。

2.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3.高温、高压蒸汽泄漏。

4.进行实验操作时出现人为失误。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灼烫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汇报,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3.全面指挥灼烫伤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灼烫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并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告,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迅速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汇报,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灼烫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迅速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立即冷疗,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感染;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2.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灭,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避免头面部和呼吸道灼伤。

 3.高温液体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物,以免扩大创面损伤面积。

 4.化学烧伤: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

 5.物料烫伤:高温物料烫伤时,应立即清除身体部位附着的物料,必要时脱去衣物,然后冷水冲洗,如贴身衣服与伤口粘在一起时,切勿强行撕脱,以免使伤口加重,可用剪刀先剪开,然后慢慢将衣服脱去。

 6.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7.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8.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受伤者伤势严重,不要轻易移动伤者。

2.把伤者送住邻近医院途中应避免碰撞、摩擦、弄脏伤者被灼烫的皮肤。

3.不得在灼伤部位涂抹油膏、油脂或其他护肤油,要保留水泡皮,不要撕去腐皮。

4.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注意不要让伤者再受到挤压。












十四、焊接灼烫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焊接加工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焊接作业时高温介质溅出,如果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或操作不当,易造成灼烫伤害。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焊接灼烫事故的区域、地点:焊接加工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焊接灼烫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季度,一旦发生焊接灼烫事故会给人员带来伤害。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作业时,没有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焊接灼烫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汇报,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3.全面指挥焊接灼烫人员的送医救治工作。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发生事故后,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要立即将焊接灼烫人员送医救治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2.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微网格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要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切忌盲目施救。

 2.严重烫伤时,用消毒纱布简单包扎,防止进一步损伤和感染,及时送医院处理。





























十五、熔融金属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金属加工实验室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1.电解实验室地面有水时发生熔融金属外溢现象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失。

2.电解实验使用的器具没有充分预热、向电解槽加潮湿物料或更换的阳极潮湿时,可能发生爆炸。

3.电解实验室屋顶漏雨时,可能导致高温熔融金属或电解质进水,发生爆炸事故。

4.熔铸铸造实验使用的工具、铸模或加物料没有充分预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5.铸造作业发生断裂时,如若炉眼封堵不及时会造成大量高温熔融金属外溢,极易发生爆炸,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熔融金属爆炸事故的区域、地点:金属熔融实验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四季皆有可能发生夏季可能性最大

发生熔融金属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破坏的危险程度,对实验室或者研究室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高温熔融金属遇水。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在发生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应及时通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继续恶化。

 3.若有受伤人员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

 4.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5.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负责将熔融金属爆炸事故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并负责组织对熔融金属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分析、调查。

5.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

工作时间内,发现金属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微网格安全责任人,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2.扩大应急响应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请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启动学院级应急预案。

 3.应急结束

明火已被扑灭,事故现场危害消除后,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清洗消毒等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爆炸,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3.当爆炸引起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4.当发现有人受伤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爆炸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爆炸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2.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先疏散人群,同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3.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要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具备技术能力熟悉操作规程。

4.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十六、金属喷溅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熔融金属加工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1.高温设备设施防护隔离措施不完善。

2.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物料喷溅。

3.中间包、中频炉熔融金属泄漏。

4.熔融金属与水产生物理爆炸。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喷溅事故的区域、地点:冶炼实验过程中,中频炉、坩埚等高温部位及高温物料内部。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熔融金属喷溅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

发生熔融金属喷溅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高温设备设施操作不当。

 2.作业人员作业时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做好灼烫伤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全面指挥熔融金属喷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负责将熔融金属喷溅事故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熔融金属喷溅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告,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迅速向学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凡发生高温液体溢流,应立即停止作业。危险区内严禁有人。

 2.发生熔融金属喷溅事故时,要将剩余熔融金属倒入备用罐内。

 3.严重的灼伤者,争取在休克出现之前,迅速送医院医治。

 4.送伤员前,尽可能提前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事宜。

5.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负责将熔融金属喷溅事故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并负责组织对熔融金属喷溅事故的应急处理,分析、调查。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金属喷溅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金属喷溅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2.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先疏散人群,同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3.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要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具备技术能力熟悉操作规程。

4.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十七、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信息类实验室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有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击等,主要是电气安装工程、电器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的。电气系统分布广泛、长期持续运行,电气线路通常敷设在隐蔽处,火灾隐患不易发现。另外,电气火灾的危险性还与用电情况密切相关,当用电负荷增大时,容易因过电流而造成电气火灾。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电气火灾事故的区域、地点:信息类实验室使用电器的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电气火灾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季度。

由于电气火灾主要发生在建筑物内,建筑物内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排烟不畅,极容易造成触电、室息等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电气火灾可能出现的征兆:电气老化、短路,违章动火等,且周边有可燃物品。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的遏制事故扩大蔓延和能够组织本网格人员迅速安全逃生。

2.对发生的事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采取相应措施迅速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态势扩大。

3.发现事故不能控制时,及时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请求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响应。

4.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警戒工作,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现人应立即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告,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先期处置。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在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救援系统。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工作,在微网格安全责任人不在时由微网格最高领导负责现场处置。

4.对无关人员进行疏散隔离。

5.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类型、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得到控制等。

6.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提高应急响应级别。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迅速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拨出电源插头等),以免事态扩大,如果带负荷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电源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2.当电源线不能及时切断时,应及时通知变电中心从供电始端拉闸,同时使用现场配置的灭火器进行灭火,灭火人员要注意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如水、泡沫灭火器等)扑救。

 4.发生的电气初起火灾时,应先用合适的灭火器进行扑救,情况严重立即打“119”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火灾的类型,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已着火可燃物的名称,着火的原因,火势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危险场所进行抢险和救护。

 2.抢险救援器材方面注意事项

抢险设施使用后必须定置放置,保证下次使用的方便。

 3.救援措施方面注意事项

1)服从指挥,统一行动,相互协作,自救为主。

2)实施抢险救援时应先救人再实施其他抢险。

 4.自救与互救方面注意事项

1)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且忌盲目施救。

2)加强对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

3)急救必须在安全的场所进行,不得在事故现场进行。

4)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必须正确配戴防护用具。

 5.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必须确认现场是受控的、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足够,防止事故扩大。









十八、踩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会议室、报告厅、食堂就餐区、超市、阅览室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会议室、报告厅、食堂就餐区、超市、阅览室等微网格发生停电、火灾等事故,可能造成恐慌,现场混乱,可能造成人员拥挤,这些都可能造成踩踏事故,最终导致人员伤亡。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踩踏事故的区域、地点:会议室、报告厅、食堂就餐区、超市、阅览室等人员密集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踩踏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踩踏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事故应急照明

未在疏散通道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灯,或应急照明灯失效。

2.事故疏散指示标志

1)疏散指示标志:未用箭头或文字表示,未在黑暗中发出醒目光亮,不便于识别。

2)未张贴应急疏散图,未标明所在位置及疏散的方向。

3.应急疏散出口

1)在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

2)未结合防火安全疏散的要求,未设置足够数量的出口。

3)安全出口门未向外开户。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发现踩踏事件后,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2.立即采取措施,救治伤员疏散人流

 3.若事故超出本网格控制能力,立即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4.接受并执行学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令。

 3应急处理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踩踏事故,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抢救受伤学生。

应继续召开小组现场碰头会议,商量对策,如实向上级主管部门简要汇报,根据险情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口头引导疏散

疏导人员到指定地点后,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批定路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散。

2)广播引导疏散

在接到安全事故报警后,指挥人员要立即开启应急事故广播系统,将指挥员的命令、事故情况、疏散情况进行广播。广播内容应包括:发生的部位及情况,需疏散人员的区域,指明比较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指示疏散的路线和方向,对已被困人员要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3)强行疏导、疏散

如果事故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应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4)制止脱险者重返事故现场

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友生命担心需重新返回事故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踩踏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人员伤亡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保持安全疏导秩序,防止出现拥挤、踩踏、摔倒的事故再次发生。

 2.疏散中应按先老、弱、病、残、妇,最后为救助人员疏散的顺序。

 3.发扬团结友爱,尽力求助更多的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4.疏散、控制事故现场,控制火势和火场排烟,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5.逃生中注意自我保护,学会逃生基本方法,疏导人员应指导逃生疏散人员,正确运用逃生方法,尽快撤离事故现场。

 6.注意观察安全疏散标志,按其指引方向,尽快引导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十九、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宿舍、公寓、楼管公区、体育馆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1.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2.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3.高处作业的危险性:高处作业最致命的,多发的事故就是高处坠落,易造成坠落人员身体的伤残,严重的可导致人员死亡。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跌落事故的区域、地点:宿舍、公寓、楼管公区、体育馆:

 1.建筑施工中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区域、地点有: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其他没有防护临边,脚手架的拆装,塔吊的安装与拆御等。

 2.利用梯子的登高作业。

 3.玻璃幕墙的安装、清洁、墙体粉扫等。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跌落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跌落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高处作业人员没有佩戴防护用品或使用不正确。

 2.防护用品存在缺陷。

 3.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发现跌落事件后,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2.立即采取措施,救治伤员疏散人流

 3.若事故超出本网格控制能力,立即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4.接受并执行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的指令。

 3应急处理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高处坠落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大声呼救,并通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查看情况并报告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若坠落人员为轻伤时,现场人员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大量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详细说明事故地点、受伤部位、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2.若坠落人员处于昏迷状态但呼吸心跳未停止,应立即检查口腔中是否有异物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有骨折情况除外),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抬起伤员下颚,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用节律的(每分钟吹16~20次),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头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拿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臂上,借住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止骨折),然后松手臂(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的(每分钟60~80次),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4.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跌落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跌落事故的原因,人员伤亡的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重伤伤员运送应使用担架,腹部受创及脊椎创伤者应卧位运送,颅脑损伤一般采取半卧位,胸部受伤者一般采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2.抢救脊柱受伤的伤员,不要随便翻动或移动伤员。

 3.注意保护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4.救援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高处救援需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具。




















二十、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涉及油浸式变压器变电所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变压器内部短路、接地故障,附近的电缆着火引燃变压器油系统,变压器外部短路、放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油浸式变压器爆炸事故事故的区域、地点:变电所。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油浸式变压器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变压器火灾爆炸事故可能造成变压器严重损坏。变压器着火后可能发生爆炸,伤及周围人员及设施,产生的有毒烟雾会污染变电所空气,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等人身伤亡事故。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变压器消防报警系统发出警报。

2.变压器温度异常升高。

 3.变压器本体电磁声音增大。

 4.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气体异常增加。

5.红外热成像显示异常。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变电所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将变电所油浸式变压器爆炸事故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并负责组织对变电所油浸式变压器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分析、调查。微网格区域负责人要在保护好事故现场,理化检验,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对变电所油浸式变压器爆炸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拿出事故分析处理报告。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最早发现火情者应立即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汇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通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到事故现场。

 2.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组织将故障变压器隔离,通知所属部门迅速查明着火原因。

 2.初起火灾可用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若油溢在变压器顶盖上着火时,则打开变压器下部事故排油阀,将油排至事故油池,使变压器油面低于火面。若变压器内部故障着火时,则不能排油,以防发生严重爆炸。

 4.变压器油流到地面着火时,可用干燥的砂子灭火。

 5.配合相关部门迅速查明发生着火部位和原因。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不能穿带钉子的鞋子,不能使用铁制扳手。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先疏散人群,同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要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具备技术能力熟悉操作规程。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二十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地下室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有限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或者存在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时,可能造成中毒事故、缺氧室窒息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区域、地点:进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由于有限空间本身具有进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特点,其作业环境易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中毒(窒息),在有限空间环境下作业是危险的。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未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证。

 2.作业人员缺少个体防护用品。

 3.作业前未采取送风设备对有限空间送风。

 4.虽送风但未对有限空间氧气含量进行监测。

 5.监护人员与作业人员缺失联络方式。

 6.抢险救援时未佩戴防护用具。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2.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

 3.若中毒(窒息)者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

 4.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3应急处理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立即通知事发区域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汇报,应急处置人员到现场救援。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有限空间内有人昏迷或窒息,伤势严重,监护人必须戴上防毒面罩后,方可进入容器救人,其他人员负责在外接应。

 2.监护人下到出事地点,伤员伤势重无法站立时,可用安全绳直接往上拉,监护人可一边托着伤者,一边指挥上面的人拉的快慢,同时保护伤者不被刮碰到梯子、器壁,同时也要保障自己的安全。

 3.其他人员在拉绳子的过程中,要使重心尽量往竖井中心移,用力要均匀,与下面的人员配合好,一定要注意不能碰伤伤员。

 4.受伤者被救出安全区域后,才能解下防护装备,让伤者平躺下,应迅速将中毒(窒息)者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和紧身衣服及妨碍呼吸的一切物品,让其头部侧偏,以保持呼吸畅通。

 5.救护人员对伤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并用担架送上救护车前往医院治疗。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方可进入危险场所进行抢险和救护。

2.实施抢险救援时应先救人再实施其他抢险。

3.现场救护与抢险相结合,如没有相应个人防护用品,不得盲目抢险和救护。

4.现场施救人员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确保抢险和救治得体有效。

5.必要时设立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二十二、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游泳馆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游泳池若有人员在未经允许情况下违规进入水中游泳、岸边戏水等,或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巡查、检修,一旦发生意外落入水中极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的淹溺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淹溺事故的区域、地点:游泳馆游泳池。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淹溺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淹溺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违规进入水中游泳、岸边戏水,或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巡查、检修。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发现淹溺事故,救助受伤人员,呼喊周围人员参加救援。

2.报告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并执行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的指令。

 3.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接到淹溺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4.微网格安全责任人组织本微网格区域人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5.若淹溺事故超出本微网格区域控制能力,则立即疏散微网格区域人员,并立即上报本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3应急处理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发现场目击者应立即报告本区域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应根据淹溺人员的危险程度联系校医院急救中心,并按程序上报。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会水者及救护人员发现溺水者,立即进行施救工作。

 2.现场人员不会水时,立即用绳索、竹竿、木板或救生圈等使溺水者握住后拖上岸。

 3.溺水者被抢救上岸后,立即松解衣领、纽扣、腰带等,并注意保暖,必要时将舌头用毛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4.立即对溺水者进行控水(倒水),使胃内积水倒出。控水(倒水)方法:溺水者俯卧,救护者双手抱住溺水者腹部上提,或将溺水者放于救护者跪撑腿上,同时另一手拍溺水者后背,迅速将水控出。

 5.有呼吸(有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6.无呼吸(有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仰卧位,扶住头部和下颚,头部向后微仰保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用腮部堵住溺水者鼻孔,每3秒钟吹气一次。

 7.无呼吸(无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仰卧,食指位于胸骨下切迹,掌根紧靠食指旁,两掌重叠,按压深度4-5厘米,每15秒吹气2次,按压15次。

 8.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也不能停止,判断好转或死亡才能停止。

 9.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在实施抢救时,立即拨打急救中心120电话,进行现场抢救。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淹溺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淹溺事故的原因,人员伤亡的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注意压力要均匀,抬手放松要快,下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或下压稍长于放松时间。压力不能过大,以防止压断肋骨。压迫部位要准确。检查心脏按压是否有效,可触摸股动脉或颈动脉在按压时有无搏动出现。

























二十三、粉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粉尘涉爆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浮游,当一种火源给予一定的能量后发生的爆炸。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由于粉尘的初始爆炸气浪会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达到爆炸浓度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区域、地点:粉尘场所。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期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粉尘爆炸事故多发生在干燥的季节。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或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发生爆炸。粉尘爆炸可能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粉尘沉积在照明装置、机械设备等热表面,引起自燃。

2.产生粉尘的场所,使用明火。

3.粉尘浓度增大。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接到事故报告时,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小组成员。

2.指挥应急处置小组成员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局势。

3.若火灾爆炸情况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立即组织疏散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到指定地点。

4.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5.及时将情况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接受并执行相关指令。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

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事故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微网格安全责任人,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事故的第一人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2.扩大应急响应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启动学院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请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启动学院级应急预案。

 3.应急结束

明火已被扑灭,事故现场危害消除后,由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清洗消毒等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关闭产生粉尘阀门,同时开启局部除尘装置、轴流风机,开启作业场所窗户,最大限度降低粉尘浓度。

2.立即切断产生明火部位阀门,电源,扑灭明火。

3.伤员送医院时作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

4.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写书面报告。

3.3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微网格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

微网格成员联系电话:********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医院)

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电话:********

 3.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不能穿带钉子的鞋子,不能使用铁制扳手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先疏散人群,同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要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具备技术能力熟悉操作规程。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参与应急救援,配置铜扳手,穿电工绝缘皮鞋。





















二十四、辐射危害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等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具有产生电离辐射的特性,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如:α射线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β射线和γ射线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大,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剂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如儿童严重智力障碍,暂时或永久性不育,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造血障碍等,会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剂量不大于25CGY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辐射危害事故的区域、地点或装置有: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等场所。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违反放射工作管理规定的活动和行为,以及以外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放射源丢失、被盗、泄漏失控或人员受超剂量照射。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辐射危害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全面指挥辐射危害人员的送医救治工作。

 3应急处理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发现人应立即报告本区域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应根据辐射的危害程度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放射源与射线装置丢失、被盗时,事故发现人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告,并保护好现场。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尽快(1小时之内)向学院负责人报告,并组织微网格成员到事故现场进行保卫工作,确保事故现场不遭破坏,配合学校公安处破案。

 2.发生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泄漏、失控或人员超剂量照射,事故发现人立即向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报告,微网格安全责任人指挥操作人员关闭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控制系统,将受害人隔离,同时实施事故现场警戒。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及时组织指挥微网格成员到事故现场,尽快向学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微网格小组成员尽快到事故现场进行现场保护,防止任何人接近事故现场。

3.3 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放射源与射线装置事故或异常情况,不得瞒报、拖延不报或谎报。

 2.事故发生微网格单位,要在12小时内组织事故分析会,并作出事故书面报告。

 3.事故发生微网格单位,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管理,操作人员和单位,要尽快总结事故发生原因,吸取事故教训,其他有关单位要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二十五、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适用于涉及高温微网格





 1事故危险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高温场所内作业。

 2.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3.作业强度过大。

 4.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1.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2.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3.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4.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5.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微网格成员

2.2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高温危害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全面指挥高温危害人员的送医救治工作。

 3应急处理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情发现人应立即报告本区域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应根据高温的危害程度上报部门主管安全责任人。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轻度患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给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区域微网格安全责任人。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

当实验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微网格安全责任人应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现场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本学院负责人。

3.3 报告事项

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事故的原因,是否有人员伤亡。

3)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注意事项

1.当室外气温高于39℃时,各作业小组应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300~1400)段进行作业。

2.应能随时保证作业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

3.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学习关于防暑降温的常识及中暑急救的简单方法,并要求在作业中能够熟练运用。

4.学习本处置方案,使作业人员知道怎么进行防暑降温工作,如何应对中暑事件。

 5.对患有高温禁忌症的作业人员,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6.落实每一位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物品。




上一篇:下一篇:

快速链接

扫一扫,欢迎关注
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Baidu
sogou